青少年抑郁情绪的早期识别与家庭支持
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学业成绩。尤其在青少年时期,孩子的心理较为脆弱,容易出现各种情绪问题。而青少年抑郁情绪的早期识别与家庭支持,就成为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。
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初期,对于细心且关注孩子的家长来说,其实是很容易察觉的。在日常与孩子的交流中,如果孩子变得没耐心,不想听家长说话,稍多说几句就吼叫发火、暴跳如雷,与平常判若两人,这时就有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。他们情绪不受控制,发火宣泄后又会后悔,觉得对家人不礼貌,进而产生自责的愧疚感。这其实是早期焦虑情绪的反应。
情绪问题往往呈现出两个极端。除了上述的暴躁情绪反应,另一种表现则是沉默寡言。孩子在外没有社交,不与人交流,在家也不跟家人沟通,表情淡漠。食欲减退,喜欢独处,当家人与其交流时,常常眼睛盯着家人却面无表情,不予回应。家长如果观察到孩子这样的表现,或许孩子已经出现情绪问题,内心开始自我封闭,有早期抑郁的倾向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那些极度完美主义的孩子,总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,即使是面对最亲近的人,遇事也会礼貌微笑应对,却不会坦露真实想法,善于伪装,活得很累。当遇到凭自己能力无法解决的难题或应激事件时,他们不懂得求助,容易走向极端。
身处信息时代,孩子们虽然能学到很多知识,也很聪明,但由于年龄限制,接触事物存在局限性,他们对社会、生活和人性的认知单纯、不成熟且缺乏弹性 ,这正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。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关心,多倾听孩子的诉求。一旦孩子表现得与平常不同,有些怪异,家长就必须引起注意,及早防范。
无论孩子表现出暴躁、沉默还是对抗等各种情绪化反应,都可能是早期情绪问题的预警信号。家长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,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,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!当发现孩子出现上述早期表现时,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,而不是吼叫、打击或冷漠对待。家长要理解孩子,站在孩子的角度,用心体会他们所说的问题;协同孩子解决他们在意的问题,哪怕这件事在家长看来微不足道,可对孩子而言或许就是内心的症结所在。学会迂回式交流,从孩子的兴趣爱好话题入手,引导孩子从沉默走向倾诉;给予孩子细致入微的关爱,当孩子焦躁不安时,可以带孩子出去旅游,或者陪孩子玩他感兴趣的游戏,在孩子情绪愉悦时,再去了解问题的真相,帮助或引导孩子解决困难,让孩子从暴躁恢复平静。
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,是当今社会的重大课题。家庭是孩子心理成长的第一课堂,家长是孩子生命中的首位老师。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,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,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宣泄方式,缓解生活、工作、情感等方面的压力,不把负面情绪带回家,不传递给孩子。家长的关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慰藉,能让孩子拥有满满的安全感,在遇到烦心事时,能够自信淡定、从容应对。
小覃同学原本是个开朗的孩子,但最近一段时间,妈妈发现他回到家总是一言不发,吃完饭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妈妈跟他说话,他也只是简单应付,眼神闪躲。妈妈意识到小覃可能有心事,没有直接质问,而是在周末带他去了他最喜欢的科技馆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小覃终于向妈妈倾诉了在学校被同学孤立的烦恼。妈妈耐心倾听,并给予他安慰和建议,帮助他解决了问题。
再如,小美最近脾气变得很暴躁,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。爸爸没有批评她,而是在她平静的时候,和她一起回忆小时候的趣事,慢慢引导她说出自己的压力。原来小美因为担心即将到来的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焦虑。爸爸和她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,帮她缓解了焦虑情绪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他们的情绪问题表现也各不相同。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,用爱和耐心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固的心理防线,让他们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茁壮成长。
上一篇 : 没有了